春秋奇遇668

2022年3月28日 星期一

賞遊溪頭神木




神靈活現1800多年頭的溪頭神木,氣勢如虹!
當年的頂天立地,現在都躺下來休息了!
留住丰采留住魅力!卻不想留住記憶!!!
對祂來說已是功德圓滿囉!



神木的一生:
引述上方照片~神木的一生
~記載
溪頭神木影像首現於昭和13年~西元1938年溪頭要覽,推定樹齡為2000年......,1990年重新量測推斷樹齡為1810年。
2016年9月11日因溪頭鳳凰山麓連日豪大雨,造成該處土質鬆軟,神木根系抓地力不穩,無法立足而倒伏,推算約1836年的歷史軌跡!讓人垂淚不捨!










買票入園後,馬不停蹄趕路,就為了觀賞極富盛名的溪頭大學池、空中走廊和神木......可惜神木沒神力,2016-9-11經不起老化及豪大雨導致地底土壤鬆垮而倒伏,還真讓人惋惜!如能處於不敗之地,留給後人瞻仰,那該多好,唉可惜啊......。

幸運2009神木是如此挺拔健壯!全家齊聚一賭神木風采,並與祂同框於照片中!如今見其失落平躺於地,風華不再,還真讓人是無限嘸甘與惆悵!就如同失去親人般的悲傷!神木經歷千百年的繁華歲月,頂天立地開枝散葉,卻不如鋼筋水泥牢固!當然躲不過雷擊的摧殘。雷同阿里山的那棵神木!真是可惜啊!



久年失修的樓房都能倒塌,雖為神木,也經不起殘酷的傷害,高大就會成雷擊的目標!樹大招風乃人生哲學!所以現在有科學依據,叫人在大雨時別躲在樹下,因為如遇雷雨交加之際,高大挺拔的樹木,往往成雷擊目標,也就難躲災禍!其實我想是不是也該給神木安裝個避雷針,比較妥當,看官想想,為什麼高樓大廈有的也裝有避雷針唄!


看神木也因千百年的歷史歲月,難免就成雷擊焦點,看祂的樹幹也似遭雷擊而慢慢就先從樹木上端成了缺口,自然而然中心腐朽敗壞,根部的抓地力自然慢慢退化而受損!故前賢們要注重健康保養的重要性!
















陪伴同遊,懂得感恩!時時存著感恩的心!真誠團聚出遊~時光飛逝,歲月如梭~計劃趕不上變化,的確!所以時光要珍惜!珍惜親人、朋友、親友和知己!其實啊(密密喔)!!!我的知己就是我老公!台語云曰:(嘸冤嘸家不成夫妻)真的嗎?而我是大吵小吵抵不過他雷霆大發和溫馨的呵護!今天突然發覺他的照顧就如在養寵物!哈哈哈!我是最溫馴的小白兔!不過~不過!偶而也會發發脾氣!!!大家有沒有發過脾氣???偶發我發!!!



來神木這邊可要注意身上可吃的東西,要藏好!!這隻猴子可是這裡的地頭老大,會搶東西吃!不知何時來這裡當山大王!






今日的出遊感觸良多,見物思情情何以堪,偶會心酸掉淚!老天有時總不能讓人如願以償!不再我們的約制下,真的真的,內心在淌血!和萬般不捨!!!雖說月圓月缺實屬自然,但花好月圓才是我們心之所向!



2022年3月17日 星期四

走春~集集共同引水工程林內分水工-農田水利文物陳列館




林內農田水利文物陳列館


今晚的春雷轟隆隆,還真嚇到!接著就下起雨來著,到後來就大雨一直下,現已平靜了。





烏俄戰爭已20多天,真是慘不忍睹的景象,願早日平息戰爭,還給人民一個清靜悠閒的生活空間!願上天保佑賜予人們平安喜樂。






時間過得好快!春節互道恭喜聲還在耳邊縈繞,怎覺沒多久,慎終追遠的清明掃墓又將到來,真是時光飛逝一去不回,故別老說來日方長!







父母、親人、朋友多聯繫,尤其是孝行不能少。人生經歷體悟怎麼付出就會有多少收獲,尤其是長輩的期許!他們說個好話,就會讓我們受用無窮!

依老賣老說個自己的見解,前些日就有個博士講課時,曾說到~我們的付出,最終都會回報到我們身上,真的真的~是真ㄟ!

年輕時天真無邪,對什麼事都不計較,很願意付出,對人總是以誠相對,現在回想還真是可貴!













大家不妨再研習一下  弟子規聖人訓~首孝弟次謹信汎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.入則孝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......在在證明孝要做到順從,才能叫孝順。

今年小兒子最貼心,從除夕前就一直陪伴父母到上班前一天才回去打理家務......。感覺非常溫馨!還隨伺在側並帶我們去走春。結果爸爸對他說:別一直陪伴著我們,快去討個媳婦較重要!!!的確,這是當務之急,可惜急不得!常言道:皇帝不急急死太監!其實還真急喔!













看植物的生長過程何不也是要克難,才能茁壯無礙!
人有理智有智慧,更應學會遇障礙要克服並學會轉彎,不要橫衝直撞,方保順遂!




記憶中落羽松在斗六九芎林,結果?!帶大家賞遊趣!雖慢半拍,但還能抓住尾聲!可不是濫竽充數喔!集集共同引水工程林內分水工-農田水利文物陳列館~這大地有另種美,另種光景出現!來吧!去看看,吹吹風曬曬日,看看初嘗的美景是如此優美,有餘力則學文,我們則是賞景又看水,真是好棒的行程喲!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集集共同引水工程林內分水工-農田水利文物陳列館